期刊简介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7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03/R

邮发代号: 3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4年第4期文章
  • SS31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线粒体靶向性小分子多肽——SS3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细胞HR模型,分为对照组、SS31组、HR组、HR+SS31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实验行细胞损伤检测,annexinV/PI双染色法行细胞凋亡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衔接蛋白p66Shc和磷酸化衔接蛋白p-......

    作者:朱亮;赵闻雨;曾力;张雷;祝藩原;朱有华 刊期: 2014- 04

  • 输注高表达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术前输注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携带IDO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供鼠DC获得IDO+DC,建立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前给予受鼠不同干预,设立对照组、DC组和IDO组,观察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7d获取移植心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DO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DO蛋白的表......

    作者:李川;戴向晨;刘彤;王鹏志 刊期: 2014- 04

  • 肾移植后肺部感染伴发热一例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并发症,其发展隐匿,病情变化迅速,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肾移植后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1-2],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多样性,故多为混合性感染[3],且多为耐药菌群和机会致病菌.合理及时调整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性因素.由于临床药敏结果往往滞后,早期临床经验性用药是肺部感染治疗的关键.2012年我院收治了1例肾移植后肺部感染伴发热,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妍;王玺;赵良 刊期: 2014- 04

  • 肝移植和肾移植治疗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三例

    原发性高草酸盐尿症(PH)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院自2006年至2012年共收治PH患者6例,其中3例行肝移植和肾移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为女性,年龄为25岁,4年前因泌尿系结石伴少尿,于外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为患者的母亲).术后1周因无尿恢复透析,术后9个月因移植肾功能丧失而切除移植肾,病理检查提示移植肾的肾小管内有大量草酸盐结晶,间质内有炎症细胞浸润.患者收入我院后,24......

    作者:孙雁 刊期: 2014- 04

  • 关注器官移植后的病毒感染

    近30年来,实体器官移植被公认为是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等终末期疾病的治疗方法.然而器官移植手术、移植后并发症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受者易发生感染,且这种感染的病原体和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可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甚至受者死亡.器官移植后特异性感染有较为特定的发病时间,病毒感染通常出现在术后中期(1~6个月)[1].由于病原体的多样性及感染后的症状不典型,且这一时期通常混杂其他并发症的表现,故临床上病毒......

    作者:隋明星;张雷;朱有华 刊期: 2014- 04

  • 低温氧合机械灌注对心脏死亡器官捐赠供肾的保护作用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供者短缺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为扩大供者来源,卫生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但研究表明,DCD供肾移植物的近、远期效果均不佳,因此,国内外移植中心更加重视器官的保存技术.目前,实验和临床均证实,与静态冷储相比,低温机械灌注能降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的发生率,并能提高移植肾的1年和3年存活率.对于肾脏低温机械灌注是否携氧尚存在一......

    作者:刘忠忠;叶啟发;王彦峰;熊艳;钟自彪 刊期: 2014- 04

  • DCD供肾移植中应用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的优势浅析

    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是缓解供者器官不足的有效途径,将成为今后我国供者器官的重要来源.由于DCD供者心跳停止后不能保证肾脏必需的血流灌注,造成DCD供肾热缺血时间长,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移植肾肾小管发生缺血坏死的概率较大.DCD器官移植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器官损伤导致的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1-2].因此,DCD供肾移植后选择有效安全的免疫抑制方案非常重要.改......

    作者: 刊期: 201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