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首页>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2年第03期

肾移植术后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李留洋;陈剑荣;钱俊;李民;郭颖;刘永光;赵明

关键词: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抗体, 监测, 免疫学
摘要:目的 探讨肾移植后发生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AHR)的可能机制,及其在临床早期诊断和防治AHR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296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术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动态监测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检查移植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C4d的沉积、浸润淋巴细胞表面分子标记.AHR诊断标准参照Banff 2005标准,并结合受者的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296例受者中,术后共有25例发生了AHR,发生率为8.4% (25/296).术前PRA阳性者和阴性者术后AHR的发生率分别为23.1%(6/26)和7.0%(19/2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AHR和未发生AHR受者的DSA阳性率分别为88.0%(22/25)和0.4%(1/271),出现C4d沉积阳性率分别为80.0%(20/25)和6.7% (4/60),两者间DSA阳性率和C4d沉积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和(或)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利妥昔单抗等治疗后,19例AHR被逆转,其余6例因治疗无效,发生移植肾破裂,导致移植肾被切除.结论 PRA和DSA在肾移植术后AHR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术后应立即开始监测PRA和DSA,以达到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AHR的目的,进而改善移植肾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