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往期目录
-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97
-
199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首页>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近中期疗效的影响分析
孙永丰;董念国;刘金平;蔡杰
关键词:心脏移植, 冷缺血时间, 移植物存活
摘要:目的 探讨供心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术后受者存活的影响,为规范管理临床心脏移植中供者心脏冷缺血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单中心进行原位心脏移植的1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供心冷缺血时间为(245.2±120.4)min(103~485)min,其间使用冷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盐液(HTK液)进行保存.根据供心冷缺血时间将病例分为冷缺血时间<3 h组(62例)、3~6 h组(41例)和>6 h组(28例).结果 供心冷缺血时间延长可致围手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增加,术后冷缺血时间<3 h组、3~6 h组和>6 h组IABP支持率分别为3.2%、9.8%和14.3%(P=0.155),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4%、9.8%和17.9%(P=0.24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周各组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3组射血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围手术期总体存活率为97.7%(128/131),3组受者围手术期存活率分别为97.3%(72/74)、100.0%(30/30)和96.3%(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术后1年受者总体存活率为89.9%(71/79,其中52例术后随访时间未满1年),3组存活率分别为92.2%(47/51)、90.9%(10/11)和82.4%(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心冷缺血时间在6~8 h以内均为临床供者心脏移植的安全时间,可以保证临床心脏移植术近、中期的疗效.冷缺血时间超过6h的扩大标准供者供心虽然受者范围扩大,但为保证移植手术安全性,更应选择适合的受者.冷缺血时间对临床心脏移植远期疗效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