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7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03/R

邮发代号: 3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7年第6期文章
  • 肾移植术后并发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一例

    患者,女性,42岁,2000年5月30日因尿毒症在我院行肾移植术.术后常规服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泼尼松(Pred)三联免疫抑制剂.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2006年12月停服CsA,改他克莫司(FK506)胶囊2mg,每天2次口服.于2007年1月发现外阴赘生物伴疼痛,于2007年1月5日首次来本科就诊.患者肾移植术后每2个月左右过性生活1次,无不良的性接触史,其丈夫测人乳......

    作者:王焱;胡晓云;荣景;相华;张辉 刊期: 2007- 06

  • 肾移植术后肺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多部位肿瘤一例

    患者,男性,51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06年3月25日在外院行肾移植术.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甲泼尼龙(MP)三联用药.......

    作者:王建立;刘航;杨洋;史屹;臧运金;沈中阳 刊期: 2007- 06

  • 输尿管扭曲致移植肾尿路梗阻一例

    患者,男性,25岁,身高178cm,体重68kg.患者因尿毒症于2006年2月17日行亲属供肾肾移植术.供者为其父亲,52岁.......

    作者:刘宏;刘京;李敛;赵学义;卢彩宝;卓艳;吴雄飞 刊期: 2007- 06

  •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恶性淋巴瘤一例

    肾移植患者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易发生恶性肿瘤,但移植肾发生恶性淋巴瘤较少见,国内到目前为止只有孙荣超等于2001年报道过1例,现再报道1例.......

    作者:王继纳;朱同玉;许明;戎瑞明 刊期: 2007- 06

  • 高致敏肾移植患者血浆置换后的HLA配型处理一例

    患者,女性,48岁,原发病为多囊肾所致尿毒症.2004年10月19日初次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为阴性.2004年12月2日患者因消化道大出血,连续输血3d,输血量分别为400ml、200ml、400ml.2005年3月10日再次检查PRA,HLA-Ⅰ类抗体为53.6%、Ⅱ类抗体阴性,HLA抗体特异性为A1、A23、B60.3月16日再次复查,结果如上,确认为高致敏受者.患者分别于2005年4......

    作者:王庆华;邓章彬;洪佳平;吴卫真;谭建明 刊期: 2007- 06

  • 心脏移植术后采用无创分子技术实时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的现状

    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中,心肌活检自从19世纪70年代起一直作为公认的金标准在全世界广泛采用.但是心肌活检所带来的创伤大、费用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心脏外科医师.......

    作者:张海波;孟旭 刊期: 2007- 06

  • 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预防与治疗速查手册

    经过40余年的发展,肝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救治终末期肝病.目前肝移植受者1年存活率已超过90%,5年存活率也达到了70%,这得益于手术技术的改进、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以及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尽管如此,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目前仍保持在24%~60%,在儿童甚至高达50%~80%.因此,如何预防排斥反应、出现排斥反应后如何早期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董家鸿 刊期: 200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