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4-17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03/R

邮发代号: 38-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1785
  • 国内刊号:42-1203/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介绍

               1980年10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承办。本刊反映了我国器官移植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的进展,以及我国器官移植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家外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独家全文收录,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加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本刊栏目设置
述评、实验移植、临床移植、移植免疫、器官保存、人工器官、血液透析与滤过、临床病理讨论。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期刊引用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发文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总被引频次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往期文章
  • 240例丧失功能的移植肾的处理

    目的探讨对丧失功能的移植肾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肾移植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移植肾功能丧失的移植肾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1个月内丧失移植肾功能的29例接受了移植肾切除;1年后移植肾功能丧失者,93例行移植肾切除,4例行移植肾动脉栓塞,114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结论对术后早期即无功能的移植肾应尽早切除;对于1年以后丧失功能的移植肾,若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无不良反应者,可不必对移植肾进行特殊处理,有临......

    作者:范连慧;刘龙;曹志强;李昕;向军 刊期: 2005- 09

  • 马蹄肾移植

    近年来,移植器官的需求越来越大,扩大标准器官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马蹄肾作为扩大标准供肾,虽然其发生率低,且具有特殊解剖异常,但大部分马蹄肾仍然具有良好的功能.故而马蹄肾的应用仍然是解决供肾不足的一种方法.为增加对马蹄肾移植的全面认识,本文就马蹄肾移植相关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张学;陈知水;周平 刊期: 2016- 08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器官移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于1983年被发现,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为艾滋病)的病原体.......

    作者:柴军武 刊期: 2008- 04

  • 肝移植对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影响及其影像学改变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终导致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肝硬化是PHT较常见的原因,占PHT病因的70%~80%.PHT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开放、腹水、呕血及黑便等.传统外科治疗方法如脾切除门-奇断流术和门-腔静脉分流术等仅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并发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肝硬化.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不仅使门静脉高压症患......

    作者:梁莹莹;王劲;单鸿 刊期: 2012- 04

  • 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确诊病例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诊治的8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咳痰是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混合感染在肾移植术后肺结核病例中较为常见(8例中6例存在).8例的结核菌素试验均为阴性,1例患者通过痰液抗酸杆菌涂片确诊,6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或肺活检确诊,1例患者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患者确诊后均接......

    作者:郑龙;王继纳;戚贵生;李龙;张潮;许明;戎瑞明 刊期: 2015- 11

  •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磁力搅拌悬浮培养及移植实验

    目的探讨磁搅拌大规模培养体系对人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效果以及扩增的人造血祖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的造血重建情况.方法从新鲜抗凝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以添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基及血小板生成素的无血清培养体系进行培养.静态扩增组的细胞置于T25培养瓶中培养,磁搅拌悬浮扩增组(磁搅拌扩增组)的细胞采用Celstir装置进行培养,培养体系为50~100ml.培养7d后进行细胞计数、集落......

    作者:段华新;毛平;罗畅如;许艳丽;谢健晋;张玉平 刊期: 2009- 01

  • 显性调控下免疫细胞局部微环境的特征

    目的观察显性调控过程中细胞因子谱系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刺激强度的影响作用,归纳显性调控作用下免疫反应局部微环境的特征.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不同组合刺激,以ELISA、RT-PCR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IL-2、IL-4、IL-12分泌受到抑制,在整个观察期中,无论单刺激组还是共刺激组与未接受IL-10干预的对照组比较,IL-4、IL-12皆呈现显著差异,IL-2分泌在......

    作者:刘永;唐孝达;谭建明 刊期: 2003- 04

  • 深低温冻存降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免疫原性

    目的探讨深低温冻存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UVEC,将传代至第2代的HUVEC进行冻存、复苏.将复苏的HUVEC与人淋巴细胞进行单向混合人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培养(MLEC),观察HUVEC刺激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刺激指数);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前后HUVEC的HLA-A、B、C及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检测不同浓度γ干扰素(IFN-γ)......

    作者:陈伟富;颜卫华;李伯利;朱敏;陈葆国;赵勤;洪正华;朱忠;陈海啸 刊期: 2009- 10

  • 输注高表达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术前输注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供鼠树突状细胞(DC)对同种小鼠心脏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携带IDO基因的腺病毒转染供鼠DC获得IDO+DC,建立小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前给予受鼠不同干预,设立对照组、DC组和IDO组,观察各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术后7d获取移植心组织行病理学检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DO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DO蛋白的表......

    作者:李川;戴向晨;刘彤;王鹏志 刊期: 2014- 04

  • 超声造影对患者肝移植术前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技术鉴别诊断患者肝移植术前肝硬化并发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04例患者肝移植术前的158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33个硬化结节以门脉期整体等增强为主要特点;2个不典型增生结节表现为门脉期中央低增强、周围等增强;106个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灶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或等增强,HCC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病灶内造影剂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比自身肝实质明显提前(P<0.0......

    作者:李凡;杜联芳;彭志海;邢晋放;苏一巾;魏建平;伍瑛 刊期: 2007- 08